林语堂档案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省龙溪(现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村人,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林语堂父亲是一个基督教牧师,他从童年时代起就是一个热诚的基督徒。 191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文,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于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并于1921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与廖翠凤女士结婚。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到武汉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随后的几年当中,他创办多本文学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对之后的文学界影响深远。1924年5月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此为中文幽默一词首次出现。 1930年代林语堂所编著开明英文读本,与张其昀所编初高中地理和戴运轨所编着初高中物理教科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各校通用之教材。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1939年)、《风声鹤唳》(1941年)等作品。《吾国与吾民》介绍和译述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叙述﹐并是风行欧美的畅销书。1944年到重庆讲学。 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到巴黎写小说《唐人街家庭》。1948年返回美国从事写作。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新加坡南洋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但后来由于与该大学董事会意见不合,在大学开学前离职。 1966年定居台湾,论古说今的杂文,后来收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同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灵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园中。 1947年,林语堂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1952年获美国专利。 林语堂有三位女儿,分别为林相如、林太乙及林如斯。 政论演说 1945年的“关于中国该怎样统一”舌战林语堂。 杂志 *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林语堂的作品 小说 * 《京华烟云》(Peking Moment),又名《瞬息京华》,张振玉译,1940年,上海若干出版社* 《风声鹤唳》* 《赖柏英》*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 }. ], r3 Q; s" Z) g# \8 u4 c w*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务印书馆*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红牡丹》 散文和杂文文集 * 《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剪拂集》,1928年* 《欧风美语》,1933年* 《大荒集》,1934年* 《我的话》(第1卷,又名《行素集》),1934年* 《我的话》(第2卷,又名《拙荆集》),1936年* 《生活的发见》,1938年,东京创元社* 《新生的中国》,1939年,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1940年,上海朔风书店* 《锦秀集》,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圣人》,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语堂文存》,1941年,林氏出版社* 《生活的艺术》,1941年,上海西风社* 《讽颂集》蒋旗译,1941年,国华编译社* 《拨荆集》,1941年,香港光华出版社* 《爱与刺》,1941年,明日出版社* 《有不为斋文集》,1941年,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1941年,上海一流书店* 《第一流》,1941年,上海地球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年,上海金屋书店* 《无所不谈》(1一2集,1969年,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年,开明出版社),又名《无所不读》 教育 评论集 * 《新的文评》,1930年* 《中国文化精神》,1941年,上海国风书店* 《平心论高鄂》,1966年,文星书局* 《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2005年,香港道声出版社 传记 * 《苏东坡传》* 《武则天传》 译著 * 《冥寥子游》(中英对照系列)* 《不亦快哉》(中英对照系列)* 《东坡诗文选》(中英对照系列)* 《幽梦影》(中英对照系列)* 《板桥家书》(中英对照系列)* 《老子的智慧》(中英对照系列)* 《浮生六记》(中英对照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