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专家
 
- 积分
- 5052
 
|
下载链接(回复后可见):
% a G) n7 O! }; r3 r7 C [p_w_upload=462]
5 {9 B4 n, E- I. a8 j# t
: q! D8 {" J8 k( w9 c2 h" i9 I! m
! N0 c- H: s/ w$ B) Y9 _+ e1 iPDF文件无法打开浏览?请阅读这个链接:" J ^; {% o1 b" O6 s+ C
http://60.190.19.87:8088/bbs/read.php?tid=139& `% _! i+ l4 f% v
; `4 K5 Q8 y/ t' E3 f
7 |! ~* l$ b3 @9 n& F" L7 W0 V诗歌简介:
" C9 Q: U8 ?8 o: U1 B
2 H. J% r2 S- M% b: \) a
7 w9 y" x T1 B- Y5 r# T% `: O《荒原》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作品。! Q0 X; h* Q; ]6 {! U
1921年,由于精神原因,艾略特接受医生建议到瑞士洛桑易地疗养,《荒原》初稿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荒原》全文分五个部分:“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在《荒原》中,水的意象始终贯穿全诗。《荒原》同时夹杂着粗俗的伦敦方言,“对弈”篇中有两个女人谈论到假牙、怀孕和流产的事,反映出对爱情的不贞,只有色情和淫欲。: `0 X( E& S/ S) Y! [6 T E6 ^: p
$ y) j1 X9 X4 ]1 l7 U! g8 S+ \* Q( O9 G, g( G
《荒原》以晦涩著称,其原稿有800多行,经庞德(Ezra Pound)删改近半又加以编定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434行,成为紧密、明晰的好诗,对此艾略特竟毫无意见,他表示“甚至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说些什么”。这首诗发表之初,几乎无人能懂。当代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阿伦·塔特说第一次读《荒原》时,一个字也看不懂,不过他已意识到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后来艾略特给诗加了50多条注释。《荒原》是宣示著二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 _1 x! [- v0 W5 }+ k
$ Y3 B; g+ ]# Q( O7 V
0 v: Y9 I# E' A! D9 D& W; l2 u1922年艾略特出版《荒原》,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庞德在写给福斯特太太的信中说: “只要《荒原》一出版,我就要给它捧场”。《荒原》的序即引用古罗马彼脱罗尼亚的《塞蒂罗康》,强烈表达对死的愿望。至今,这部作品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 A: k, j0 v4 z& `, L( [
& T1 U1 e0 _+ E( k+ f% Z5 j荒原与中国
7 }8 H6 H1 H/ t0 }" {7 |, N+ K1926年,叶公超游学英国康桥大学,便结识艾略特,日后致力于译介艾略特诗文。1936年12月,叶公超的女弟子、清华大学研究生赵萝蕤译出《荒原》全诗。1937年6月,《荒原》的首部中译本由上海新诗社出版,赵萝蕤还写有《译后记》,当时正值抗战前夕,该书未能引起轰动。叶公超又为该书作序,而此序言又以《再论爱略特的诗》之名发表于1937年4月5日《北平晨报·文艺》第13期。邢光祖评述赵萝蕤译本:“艾略特这首长诗是近代诗的‘荒原’中的灵芝,而赵女士的这册译本是我国翻译界的‘荒原’上的奇葩”。
0 j5 f( `; A3 c0 I- K
, T( C6 y8 Y `
: \& O# a& n2 v# g% \/ o1 b# \简介转引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D%92%E5%8E%9F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